2007年8月8日 星期三

The Global Workspace Theory of Consciousness

標題:The Global Workspace Theory of Consciousness
作者:Bernard J.Baars
日期:2007/7/31
撰文者:蘇子翔
本文 :
是否曾經想過,我們是如何思考事情的?常常我們會這樣說:「我心中有一個想法...」「我的心裡只有你,沒有他 ...」「.....,其心必異!」一直以來,漢文的表述方式都是用「心」,西方也有"my heart is broken..."這種句子。所以說,「心」在一般人的「心」中,已產生根深蒂固的印象。經過近百年來的科學演進,發現我們想事情的器官不是心,而是「腦」。也因此,研究人的心理、意識也都開始朝腦的方向去研究。本篇文章,就是Bernard J.Barrs嘗試提出一個理論,來解釋我們的意識,是如何運作的。
本篇所主要討論的問題是探討意識是如何運作的。作者在本文開始就談論到關於「意識」的科學研究與過往哲學發展最大的不同點在於:意識是可「被測試的變數」(testable variable)。近年來對腦傷病患的研究,促使了對「有意識」與「無意識」的研究。這些運用科學方法的意識研究,與沒有比較這些意識情境差異的哲學爭辯,有相當的出入。簡單的來說,過去因為哲學的爭辯,認為意識乃至於心靈是不可已被研究的(private)。
隨著科學的發展,科學界漸漸認為「意識」與「認知科學」是可以經由科學方法所研究的,而此觀點也被當今「心靈哲學」界的主流所接受。此外,作者也談到,過往的科學往往是源自於操作上的定義(operational definition),而不是概念性(conceptual)的定義。
當今在談論意識問題時,其中的因果關係必須倚賴著一個定義:主體經驗的探討必須存在於物理世界(physical world);反之,如果依照二元論式(dualistic)的思考,則會產生矛盾。然而,當今意識研究,發生了核心的難題(central puzzle):「意識的侷限性」(conscious limits)v.s「無意識的廣袤性」(unconscious vastness)。
究竟什麼是「意識的侷限性」和「無意識的廣袤性」呢?其實,這是一體兩面的關係。當我們「意識」到一件事物時,大腦中錯綜複雜的神經網路系統「無意識」(unconscious)的處理整個過程。然而,我們似乎無法「意識」到,這些「無意識」的處理過程,或者說我們不經意的就遺漏了。作者舉了語言的例子,當我們瞥見一個字時,經由視覺輸入(visual input),將會轉換成「語意碼」(semantic code ),以便進行翻譯。然而作者也指出,這一系列的過程就好比人類身體運作是藉由一個細胞接著一個細胞(cell by cell)一樣。意識的運作如細胞的運作一般,每個細胞專職(specialized)的獨特功能(specific function )是根據DNA發展的歷史以及自其他組織的化學作用所產生的。更明確的說,意識並不像一台汽車,是透過中央引擎(central engine)運作;意識並沒有類似引擎這種功能存在。
我們已經談到了意識運作的複雜性,意識如果不是像汽車由引擎來運作,那是根據什麼呢?Barrs在這裡提出了一個叫做”Global Workspace Theory”(縮寫為GWT)的理論,來說明意識運作的過程。什麼是GWT呢?作者在這裡,以劇院(theatre)來比喻。劇場組合了有限的事物(limited events)卻有著廣大的觀眾(audience)。意識在大腦扮演的角色好比公眾的器官(publicity organ )一般,負責整合(integrative)以及交換訊息(exchanging information)的功能。作者接著在文中談到GWT不同的模式與發展,由於稍嫌煩雜,在此不便詳述。請參閱(Baars 1988,2002)(Dehaene 2000,2001,2003)。
當然,以GWT來解釋意識的運作,還是有一定的缺失。隨著認知科學的發展,GWT一定得是生物認知(biocognitive)理論。還有一些概念性的認知必須釐清,如”broadcasting”是不適合用來理解圖形對應的腦區(topographically mapped)的功能系統,特別是像LGN這種如同V1高層次(higher level)的點對點(point to point)對應。不過作者認為可以有更多的想像空間,用不同的方式(ways)來理解GWT。有些批評也質疑GWT式不是一種「笛卡爾劇場」(”Cartesian Theatre”),作者回應說,GWT裡的意識運作並不像Cartesian Theatre裡有小人一樣,由特定一點控制,因此這種反駁不成立。
總而言之,GWT指出意識的認知包含了無法數計的腦部運作,負責合作與競爭來解決問題。意識是通過大腦的大門(gateway),控制自單一神經乃至整個神經系統。這些控制都不是直接「意識到」(conscious)的,但是意識的反饋(feedback)是必要的,並且由神經聚集(neuronal assemblies)形成區域控制(local control)。依照劇場的隱喻,每個特定的觀眾可以選擇是否要觀看舞台中央的焦點(spotlight),而幕後的導演通常是無意識的,利用意識中聚光燈下的演員執行特定的功能。

回應:
GWT提供了人們對「意識」新的想像,而我想那「無意識的廣袤性」(unconscious vastness)的現象是因為,如過我們「意識」到一件事物,必須同時「意識」到這麼多的過程,那豈不是累死人了?
而且說不定不是無意識的,或者這樣說,剛開始試「意識的」,但久而久之,因為習慣就不必花腦筋去「意識」了。這種情形,我覺得學外語,會比較能體會,因為必須將陌生的外語結構轉換成自己熟悉的語法結構,成能去擷取其語意。但一旦熟悉之後,就可以漸漸以外語來思考了。那若談到呼吸、目測距離背後的計算,這些無意識的過程,那我想說不定也不是什麼深奧的道理,無意識歸無意識,有意識歸有意識,這些無意識的過程,是提供一個完善的基礎,以便使有主體性的「意識」進行思考。或許吧,我們可以設想身上每個器官都有心靈,這些器官或許會說:用數學或科學來理解我們,那個所謂的「意識」也太多心了吧。當然不是說,人身上有無數的心靈(或許可能?),只是說太倚賴科學的支持,或許有是顯得滑稽可笑。

0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