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8月8日 星期三

How could alienated self-consciousness make sense ?

A Review of "Philosophical psychopathology and self-consciousness
by G.Lynn Stephens and George Graham"

陳佑任 2007/7/31

本篇文章欲討論的問題是self-consciousness,作者從psychopathology的角度切入,因為透過研究病例使我們得以認識,平常運行無礙的經驗,其構成的元素為何。在本文中,作者檢討幾種被認為是self-consciousness失常的案例,並且提出subject/agent的區分,主張此區分能夠幫助我們理解self-consciousness。

作者想要探討的案例,是alienated self-consciousness,也就是當事者能夠直接內省到自己的心靈活動,但卻不將其心靈活動視作自己的。我們常常進行辨識自己身體的工作,而此功能有時會失常。但既然人有內省的能力,能夠直接存取到自己的內心,那麼人直接察覺的想法不就是自己的?我們是否有可能將自己的想法誤認呢?作者檢討三種情況,幻覺(hallucination),多重人格(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),及思想插入(thought insertion)。

在多重人格的情況中,當事人會展現不同的人格、個性。值得注意的現象是,當事人會宣稱他知道其他人格所知所感。但這樣事後的評論並不是alienated self-consciousness,因為當事人只是從一個人格的角度去評論從另外一個人格發生的事,而不是真的意識到不屬於自己的經驗。然而在某些案例裡,當事人會宣稱他可以同時地意識到另外一個人格所發生的事。這樣的情況有不同的解讀,有些人將它視作alienated self-consciousness;有些人將它視作不同人,但彼此可以互相存取;也有人質疑這種經驗,因為既然此經驗是事後被報告的,報告不必然反應當時的經驗事實。作者採取的立場是,既然此病例有各式各樣的解讀,他的論證並不會依賴此證據。

在聽覺幻覺的一些案例中,當事人將自己的內心的聲音(inner speech)當作外來的,也就是說當事人意識到他心靈中的一些事件,卻把這些事件當成是發生在外在世界的。但因為當事人的確意識到心靈事件是發生在自己身上,而僅僅是搞錯的事件的來源,這種情況並不足以被稱作alienated self-consciousness。

在思考插入的例子中,當事人意識到自己的想法,卻不認為那些想法是自己的。此情況與MPD不同,在MPD裡,當事人意識到某想法,並認為該想法是發生在別人,意即其他人格,的心裡,然而在思考插入中,當事人清楚知道該想法是發生在自己的心裡,卻不認為該想法是自己的。此案例似乎滿足了alienated self-consciousness的條件,但也造成了一個困難,即我們該怎麼理解這種情況:發生在我們心裡的想法就是我們的想法,這難道不是一個概念上的必然嗎?

作者提出了agent與subject的分別來解釋這種現象。Subject意義下的self-consciousness是指當事人作為經驗的主體,感覺到經驗發生在自己的心靈之內。Agent意義下的self-consciousness,是指當事者有意圖造成某種經驗。作者以後者意義下的自我來解釋,思考插入的病人因為不意圖他心中的想法,因此不認為該想法屬於自己。同樣,某些聽覺幻覺的病人因為不意圖自己內心中的聲音,所以將該聲音視作他人的。也就是說這些病人的self as subject的功能並無問題,因此會將經驗視作發生在自己身上,但self as agent的功能出了問題,不將自己視作經驗的意圖者,因此不認為經驗屬於自己。

作者此種分析可從兩個層面上理解。第一是概念上的,也就是我們的自我概念由兩個概念構成,一是作為某經驗的主體subject,一是作為某經驗的發動者agent。若我們不是該經驗的主體,當然不能說該經驗屬於我,但若我們不是某經驗的發動者,我們似乎也會否認自己是該經驗的擁有者,例如上述想法、聲音的例子。第二是實證、功能上的,思考插入的案例說明了此兩種功能是分開的。雖然我們不能確定是否self as subject的功能是否較為基礎,但我們的確有了self as subject without self as agent的案例。

我認為作者的分別的確使self-consciousness的意義更為清楚。我想要提出的一點意見則是與報告當時的討論有關。當時提出了關於MPD中的兩種model,意即同一個人內有不同subject(model 1)與同一subject,不同記憶系統(model 2)。對於同時經驗到另外一人格的經驗此現象,我認為這兩種model分別大致對應到作者提到的兩種解釋。Model1對應到同一個身體內有兩個人格的解釋,而Model2對應到,質疑當初的經驗而將該經驗解釋為記憶的問題。當然第三種解釋是認為此經驗算是alienated self-consciousness,我認為這個主張比較難以理解,但若以作者的架構來看,我想也許比較接近self as subject的功能失常。但無論如何,在MPD的例子中,不管當事人有什麼樣的宣稱,都是關於作者所稱的self/non-self boundary,也就是這裡的自我都是作者subject意義下的自我,因為病人都在敘述某經驗是發生在誰的心裡,而不是在敘述經驗的意圖者是誰。也因此我的意見是,在MPD的例子裡,是不能拿subject/agent的分別來理解的。

2 Comments:

darkbing said...

回應
提到...

對於文章兩段對於alienated self-consciousness的描述,我認為似乎有矛盾的情況,不知道是否可以多加闡述?

第二段:
... alienated self-consciousness,也就是當事者能夠直接內省到自己的心靈活動,但卻不將其心靈活動視作自己的。...

第三段(幻聽):
... 當事人將自己的內心的聲音(inner speech)當作外來的,也就是說當事人意識到他心靈中的一些事件,卻把這些事件當成是發生在外在世界的。 ...

雖然在第三段有結論不算是alienated self-consciousness,但似乎沒有多加說明。而照第二段的定義,幻聽確實就是符合alienated self-consciousness的定義,病患不把所聽到的聲音視為自己的心靈活動。
------
另外記得加上作者名字。

Joey said...

例如當我們聽到別人的聲音,我會把這個聲音當作是外來的,當作是發生在外在世界的,但這不代表我們不會把這個聲音當作是發生在自己的心裡。所以這裡的一個區別是心靈現象的來源及心靈現象的位置。因此幻聽的病患會將inner speech當作是自己的心靈現象、發生在自己心裡,卻會認為此聲音是別人說的,因此認為是外來的。所以這樣的情況並未符合第二段的定義。